一鍵煉鋼、無人駕駛、遠程醫療、柔性制造……伴隨著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這一“5G+工業互聯網”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大會連續三年在武漢舉辦,“5G+工業互聯網”的疊加倍增效應在武漢加快顯現。
2021年,武漢發布271個數字經濟應用場景創新案例,包括“5G+醫療”“5G+交通”“5G+園區”等方向共45個5G領域應用場景,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數字化設計、服務化延伸等方向共66個工業互聯網領域應用場景。“5G+工業互聯網”在武漢各行各業的應用不斷深入。
“加速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助力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數字經濟典型應用場景典型案例,正是“5G+工業互聯網”賦能武漢“智”造的生動寫照,也是武漢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數字經濟一線城市,推動創建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的最好詮釋,為武漢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武鋼有限
率先在鋼鐵行業實現行車無人化
行車是鋼鐵生產中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它集卸裝、搬運、運輸功能于一身,是決定鋼廠高效運轉的關鍵因素。目前,在武鋼有限硅鋼四分廠廠房內,基于5G專網的無人行車項目正在如期推進。
“項目完成后,硅鋼四分廠4臺行車將實現全無人化,13臺行車將實現遠控。人員配置得到優化,作業人員勞動強度減少;有效減少吊運過程中的產品碰擦損失;降低人與設備交互,作業危險源可減少約20%。”武鋼有限硅鋼部智慧制造首席工程師柯驥介紹,無人行車在硅鋼四分廠正式投入運行后,可以推廣至鋼鐵行業。
武漢虹信
打造園區無人值守新模式
在烽火創新谷園區,5G巡檢機器人、門崗機器人正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訪客線上預約車位智慧停車,員工刷臉智慧感知個人信息后即可進入辦公區域,園區實現無人值守新模式。
武漢虹信行業網產品線副總監、研發部總經理黃曉艷介紹,充分運用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打造“1+1+1+N”創新孵化智慧園區平臺,即建設1套園區物聯網感知網絡(智能門禁、車位云鎖、智能會議室、智能燈桿等17項物聯子系統)、1個園區數字大腦平臺、1個園區運營管理中心以及N個智慧化應用,實現園區透徹感知、全面互聯、深入智能、智慧執行。
周黑鴨
線上線下管理“脫胎換骨”
“供應鏈核心競爭力是周黑鴨在轉型階段的核心能力。”周黑鴨信息數據中心首席官張彥軍介紹,通過自主打造的“用于多業態場景的周黑鴨全鏈智慧物流平臺”,實現全渠道供應鏈管理的無縫集成,最終讓周黑鴨的線上線下管理“脫胎換骨”。
數據顯示,平臺上線投入正式使用之后,周黑鴨物料屬性準性提升至100%,配貨能力提高20%~30%,庫存和發貨準確率超過99%。勞動、設備、消耗等費用降低,對庫存的利用率提高10%以上,綜合管理效率提升達30%以上。
長飛公司
柔性化生產支撐海量訂單
“光纜車間目前正在生產的訂單,80%都來自海外,分布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個訂單的規格都不同。”長飛公司副總裁鄭昕介紹,隨著客戶對產品定制化、時效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小規模、多樣化、交付周期可控”的柔性化生產制造,已經成為長飛公司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今年光纜產能要達到歷史新高,設備和人員都沒有增加,靠的只能是柔性化生產帶來的效率提升”。
截至目前,“光云工業互聯網”柔性化制造項目已在長飛公司光纖車間、光纜車間和長芯盛公司投入應用,還在輸變電裝備行業、紡織行業、有色金屬延壓加工以及新能源材料等多個行業進行了推廣和探索,解決接入企業關鍵痛點問題,實現了跨平臺跨領域應用場景輸出。
格創東智
機器人“火眼金睛”檢測產品缺陷
手機、平板等屏幕生產過程中,如何發現成品中的瑕疵?在武漢華星光電,格創東智運用大數據、AI深度學習、機器視覺等技術,將產品圖像與其積累的缺陷圖像庫進行比對,通過先進的算法模型,智能檢測缺陷種類,自動分析缺陷并提供預警,為企業提高品質檢測的效率和準確率。
據介紹,相對于人眼識別,AI識別速度提升5-10倍,準確率從人眼的85%提升到90%以上。這也是國內半導體顯示行業第一個落地的人工智能應用。
東風悅享
讓無方向盤的車開上“智慧的路”
沒有配備方向盤的駕駛座,安全員輕輕按下按鈕即可開門,你還可以問它“現在開到哪里了”。在武漢經開區軍山新城,國內首個24小時服務的車路協同無人駕駛接駁巴士——東風悅享Sharing-Bus“春筍號”,正在為市民提供免費的接駁服務。
據了解,東風悅享與武漢經開區合作打造的全國首個基于無縫化服務的城市級立體交通,已在軍山新城投放一系列Sharing-X服務車輛和移動服務設備。“通過無人接駁、無人清掃、安防巡邏、無人配送等服務,助力軍山新城開展全面的無縫化移動服務新生態,為軍山新城‘雙智’發展貢獻力量。”東風悅享首席技術官曹愷說。
楚精靈
“內鏡精靈”為消化道腫瘤賦能AI眼
消化道腫瘤發病率占中國癌癥總發病率的43.5%,內鏡檢查是早期發現消化道腫瘤的必要手段。目前全球范圍都以內鏡檢查作為檢出消化道早癌的有效手段。
如何讓內鏡檢查更加精準高效?醫療AI科技企業楚精靈自主研發了人工智能監測系統“內鏡精靈”,這是一款基于深度學習技術的人工智能消化內鏡下輔助診療系統,可對消化內鏡下視頻圖像進行實時監測,規范醫師內鏡操作,并實時輔助醫師提示可疑病灶,減少漏診、誤診。
據了解,內鏡精靈是歷經400多個版本迭代后的最新產品,已在今年7月發布,其監測胃鏡檢查盲區的平均準確度為95.3%,胃早癌識別準確率90.2%。
精測電子
研發全球領先視覺缺陷自主發現技術
作為液晶屏的“心臟”,面板的質量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屏幕顯示的亮度、對比度、色彩等。在面板的生產過程中,精密的檢測必不可少。
“在工業生產中,良率管理能力被認為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精測電子副總經理劉榮華介紹,依托前期在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和京東方的產業化基礎,以及深厚的新型顯示測試技術實力,公司聚焦新型顯示面板制造的缺陷檢測及修復,自主研發全球領先的視覺缺陷自主發現技術,實現缺陷檢測系統自我迭代優化、快捷檢測未知缺陷,進而利用大數據挖掘輔助深度生產分析與決策,提升我國泛半導體產業的良率與效率。
據了解,通過自動化缺陷檢測設備的使用,可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一線作業人員90%以上,成本下降30%以上,效率提升35%以上。
武漢北斗產業創新中心
為大型工業構筑物裝上“千里眼”和“順風耳”
過去,電力鐵塔、通訊鐵塔、風電鐵塔、堤壩、工地塔吊等大型工業構筑物的運行狀態監測主要以人工巡檢和監測為主,不僅效率低,在惡劣自然環境和外界條件下,還存在極大安全隱患。武漢北斗產業創新中心自主研發的安全監測應用,不僅能實施全天候實時動態的沉降、傾斜等狀態監測,還能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安全風險預警等功能。
“用現代化的設備代替人工‘站崗’,一旦出現問題,馬上進行分級預警,從而減少損害損失。”武漢北斗產業創新中心董事長余峰介紹,這個監測系統首次將北斗高精度和多源傳感器進行融合,包括檢測終端、傳輸網絡、管理平臺三部分,“相當于給鐵塔裝上了‘眼睛’和‘耳朵’,通過自動數據采集和測量,實現實時監控”。
楚天云
打通小微企業融資“最難一公里”
“信任是區塊鏈技術的核心能力,供應鏈金融與區塊鏈技術天然契合。”楚天云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徐博介紹,該公司聯合中誠信和華科大共同建設的“楚融鏈”供應鏈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創新的利用區塊鏈技術數據一致存儲、防篡改、防抵賴等特點,解決了傳統供應鏈金融領域存在的信息孤島及信任問題,實現了供應鏈企業間的信用傳遞,降低了企業履約風險并最終幫助供應鏈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區塊鏈課題孵化出的成果,最終應用到金融、物流領域。”據介紹,楚融鏈可有效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橫向向電氣、醫療、汽配、食品等各行各業覆蓋,縱向與全省各地市州金融機構對接,為全省中小企業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供應鏈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