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誰也沒想到,這么大的一件事,居然一會兒就解決了!”2月9日,在天津市河東區網格化管理中心,居民劉學勤感嘆道。2022年6月,劉學勤所在的十三經路社區出現外檐松動脫落的情況,對過往行人及車輛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我們第一時間在現場周邊拉起警戒線后,立刻通過‘津治通’進行‘吹哨’,區城管委等部門迅速‘應哨’,并派遣專業人員前來維護。沒用多久,松動的外檐全都拆除了。”十三經路社區書記郭麗表示,小小的“津治通”,如今已在社區工作中發揮了大能量。
2023年,天津市將“加快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實現基層治理由‘單線作戰’向‘整體推進’轉變”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為提升天津市基層治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更好地為全市基層治理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撐,天津市委網信辦、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持續升級“津治通”,整合黨的建設、綜合治理、數字城管等現有信息資源,搭建全市一體化協同處置系統和“津治通”App,構建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聯通體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智治”水平。
據悉," 津治通 " 賦予了街道 " 吹哨 " 調度的能力,網格員在日常巡檢過程中發現相關問題,只要點開 " 津治通 "App,對問題進行定位和描述,上傳事件圖片或音視頻,僅需 30 秒,即可將事件推送至 " 津治通 " 協同處置模塊,由街道網格中心分派至對應的處置部門解決。當遇到疑難事件或者需要多部門聯合處置的問題,街道還可以啟動重大事項吹哨功能,協調區級處置部門前來報到處置,街鎮可對其響應速度、處置情況進行打分評價,增強基層統籌能力。" 津治通 " 平臺通過運用信息化和大數據手段,打造 " 基層治理一張網 ",街道在平臺上 " 吹哨 ",區屬相關部門 " 報到 ",讓群眾家門口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有人辦、馬上辦、能辦好。
" ‘津治通’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它不僅能讓大家清晰地通過臺賬來記錄工作進展,也切實為老百姓們帶來了看得見的響應速度。" 提起 " 津治通 ",河東區豐盈里社區黨委書記趙鴻玲首先想到的就是 " 速度 " 和 " 聯動 "," 大概五年前的夏天,我在巡視中發現有個地方的樹木和電線挨在一起了,刮風時它們一摩擦就冒火花,居民們特別害怕,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我們回去之后就趕緊聯系相關部門,覺得這么點事,把樹砍短了、電線整修一下就行了。" 就是這么一件在趙鴻玲看來的 " 小事 ",卻因為需要協調電力、園林等多個部門,最終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才完成。" 當時光在溝通上,就花了太多時間了!現在有了‘津治通’,一件事,流轉迅速、簡單清晰,省去了大量溝通的時間,讓這種‘小事’能夠真正‘不算事’。" 趙鴻玲說道。
自 " 津治通 " 全面應用以來,在天津市 16 個區、282 個街道(鄉鎮)級戰區和 6283 個社區(村)級戰區、21408 個全科網格實現全面貫通,累計辦結社會治理事件 1570 余萬起。在全市各區持續應用的基礎上," 津治通 " 全面推進自建區社會治理系統業務應用融合對接,接入濱海新區、和平區、紅橋區、東麗區 4 個現有區級社會治理系統的網格管理、隱患排查、服務群眾等 70 余個業務應用。目前,天津市已形成全市 16 個區統一門戶、統一移動 App 和統一用戶管理體系。
此外,網格員可使用 " 津治通 "App 入戶核實更新居民信息,實現人口和房屋信息對應,便于摸清格內底數,加強流動人員、重點人員管理,及時排查社會治理隱患。在網格員入戶走訪在線記錄的基礎上,平臺可對未及時跟進的入戶任務進行提醒提示,避免重復走訪、遺漏走訪。
"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為‘津治通’持續拓展業務領域,以我們搭建的融合平臺開放體系架構為基礎,一方面強化市級共性應用的支撐保障能力,另一方面不斷地吸納各區、各委辦局等其他業務系統的特性應用,圍繞‘津治通’搭建起社會治理應用生態,助力提升天津市的社會治理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相關負責同志說道。